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郑州 > 正文
【天天新视野】寻迹郑州古建筑 | 杏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塔半出城
2023-04-05 19:22:43 来源: 中原网
关注河南热线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

几千年前,古人种下文明之火,中华文明的熊熊火炬在中原大地延续。如今,古老的建筑伴随着城市的成长,在时间长河的映衬下,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

中原网以“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为题,在二十四节气里,寻迹×手绘郑州古建筑,品碧瓦朱檐间流露着的独特韵味,寻隐藏在文化遗产里的智慧与美。


(相关资料图)

杏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塔半出城

郑州市文物局,王羿 摄

杏花零落清明,心事一春闲,千尺塔外颦远山。大周山,山峦起伏,横无际涯,古色古香的寨墙。郁郁葱葱的林木,与轻盈秀拔的千尺塔,交相辉映,大自然的神功雕琢,把古老的塔和山化为不朽的传奇!在古人眼里,即使是火种,传承的时间长了,也会热力下降,变得衰弱。所以必须“改火”。古人选择暮春的一天,熄了旧火,钻木生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我们知道清明到了。

郑州市文物局,王羿 摄

杏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塔半出城。千尺塔,位于荥阳市贾峪镇西南大周山顶之圣寿寺内,建于北宋仁宗年间,又称曹皇后塔。该塔坐北朝南,为六角形九级密檐楼阁式砖塔,高15米。塔身用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砌筑而成。

郑州市文物局,王羿 摄

此都好游千尺塔,杏花翠柳艳明媚。清明是一个祭祀祖先的大日子。等天大亮,用担子挑着,一家人相互搀扶往郊外的祖坟走去。路上行人如织,沿途小贩叫卖不绝于耳。千尺塔被称为曹皇后塔,相传宋仁宗明道二年,在大周山下朱家峪选纳曹家女子做了皇后。日子久了,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其故乡建塔,使她能在汴京城看到故乡之塔,以解思乡之愁。

相思是清明的主题。扫墓祭祖是思念故人,千尺塔所在大周山东侧山坡上杏花所吸引。远远望去,春雨过后杏花带雨一簇簇拥着枝头,随风摆动。这里是杏花的海洋,像搽过胭脂一样漂亮,一棵棵,一片片,千尺塔伫立在大周山里。静静伫立。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

1
清明祭扫

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2
清明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

3
清明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4
清明三候

清明|一候桐始华

桐始华的“桐”,指的是白桐(泡桐),和风撩动纯白的桐花,美好如约而至。在古代诗文之中,与桐花花期相近的梨花更为显赫,所以清明风也被称为梨花风,“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rú)

从字面意思看,“田鼠化为鴽”是说老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但这其实是因为清明时节阴气潜藏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喜阳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

清明|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多雨,雨过春深,则见虹霓,七彩霓虹架桥,定格起春日最美瞬间。

5
清明絮语

郑州市文物局,王羿 摄

人间四月,惠风和畅,烟柳垂空,天地清明。

何为清明?《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好一个“清洁而明净”!当梨花盛开,绿柳抽芽,和风拂面,撩动的何止天地万物,更弹拨起勃然跃动的春心,仿佛不做点什么,便是对这大好光景的辜负和浪费。

所以有了“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快意,有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乘兴而去,有了“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闲情雅致……

而清明,又不仅仅是一个澄澈和暖的节气,它还是一个追思故人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祭祖扫墓,追念先人,或插一枝杨柳,在风中静听纸鸢空鸣;或望一朵流云,向青草更青处行去。无论是“年年陌上生春草,岁岁清明思故人”的伤感,还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哀恸,都将万般深情,尽付天地。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的,还有那些用牺牲和热血换来今天平静、美好生活的先贤英烈。

在清明,人们祭奠过去,也催护新生,“行人折柳寄相思,又见春风换故枝”。

就让我们怀揣思念,且歌且行,再度出发。

联系记者 编辑:王淑
责任编辑:hN_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