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郑州 > 正文
全球快资讯丨【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濮阳仓颉文化博物馆里遇见文字之美
2023-02-20 09:59:04 来源:
关注河南热线


(资料图片)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最初集中群众智慧创造原始文字的人,就是最早点燃文明之火的文化先驱。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仓颉造字”是最早关于造字的传说。2月19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濮阳市南乐县仓颉文化博物馆,在仓颉故里,追溯汉字之源,感受文化之美。

自古以来,南乐仓颉陵都是文人墨客的拜谒之地。北宋名臣寇准在这里挥笔题下“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的千古名句。南乐县仓颉文化博物馆,地上有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造字圣人仓颉的陵墓和庙宇。西侧庙宇中轴线上分布着朝天门、仰圣门、六书殿等,东侧是仓颉陵墓、造书台等建筑。地下是仰韶、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是中华五千年之根基。

相传,仓颉,原复姓侯刚,名劼,是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史官。没有文字之前,当时的部落只要以结绳记事为主,大事记大结,小事记小结,随着黄帝部落的扩张,仓颉已经记不清大事发生了什么,小事发生了什么,急需一个新的记事方法。此后,仓颉上观日月星辰之变化,下观看万物形态之变化,发明了我们最古老的象形字,开启了中华文化新篇章。仓颉造字之后,黄帝便赐予他“仓”姓。“仓”字繁体字为“倉”,即为“人下一君”,“君上一人”。仓颉却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介草民,便在“仓”字之上加草字头为“苍”。所以 ,在南乐仓颉博物馆的山门之上,高悬着的“苍颉庙”匾额,“仓”为“苍”字,仓颉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庞新刚解释道。

走进仓颉庙的正殿“万古一人”殿,可以看到国内最大的仓夫子金身塑像,震撼无比。环顾殿内四周,绘有王羲之、蔡伦、李斯、许慎等十四位对文字发展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在他们的传承之下,汉字由繁到简,不断创新壮大,延绵至今。庞新刚说道,如果没有苍老夫子造字,就没有咱们五千年的文明史,仓颉是中华文明的点灯人。

在仓颉博物院内,还保留着明朝时期的仓颉画像,也是我国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块仓颉画像石。上古遗像碑立于明朝弘治七年,正中刻画着仓颉画像,王冠垂旒,正襟危坐,两旁有一老一少两位侍者,画像下方为明太子保兵部尚书王越撰写的碑文,流传至今。

来到仓颉墓,墓碑造型奇特,酷似一“人”字立在墓前,墓碑高约5米,墓冢呈圆形,1米多高的墓裙将墓冢围护起来。

绕过陵墓,后面是仓颉造字台,名为“仓亭”。亭内有“灵龟负书碑”,刻有仓颉初创的二十八个字及其释文,揭示仓颉造字泄天地造化之密,所以,仓亭也称“启密亭”。唐宋以来,常有文人雅士在此登高望远,临风吟诵,感悟先人之功。当我们站在造字台上,仿佛走入了时间隧道,与古人隔空对话,感受文字之美。

据了解,近年来,濮阳市南乐县不断丰富仓颉文化内涵,运营数字技术对仓颉文化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等进行数字化保护展示,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爱上汉字文化。

沿着仓颉文化博物馆,一路走一路看,无论是明朝时期的仓颉画像,还是记载着各类趣事的碑刻,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文字记录留存的惊喜,还有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文字产生的那一刻,文化便有了载体,只要有汉字的地方,便有中国文化,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生生回响。

责任编辑:hN_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