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记 大文章|写在抗疫一线的民生日记
2022-05-15 05:42:04 来源: 中原网
关注河南热线

一篇小日记,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一篇大文章,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5月3日,面对疫情的复杂态势,全市按下了“暂停键”。一时间,海量政策信息扑面而来,如何向居民精准解读政策、传递重要信息、应对突发情况等,时刻考验着陇南社区的每一位工作者们。

小点子 大尝试

在居民微信群发通知很方便,但是信息比较琐碎,容易被错过。那为何不把居民需要的信息汇总,做进一张图片,以图片形式向居民传递信息呢?陇南社区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思路有了,那么谁来做图呢?社区缺乏专业人才。

我们可以求助志愿者!

“因工作需要,请有做图和编辑经验的志愿者向社区报到”,一则社区求助发布在陇南社区“召必来”志愿者服务队微信群中。

“具体什么任务,我可以试试”、“我有编辑经验,我报名”,网名“飞天过海”和“大喜”两位志愿者第一时间反馈。于是,一支《陇南社区抗疫日记》制作小分队就这样成立了。

小日记 大民生

日记不一定精美,但记载的都是居民所需,这是对《陇南社区抗疫日记》的定位。在几位志愿者的积极策划下,日记分为6个栏目:

“每日工作公示”,向居民汇报社区每天的工作内容,公示核酸检测数量及结果;

“重要事项提醒”,提醒有过风险地区停留史的居民立即向社区报备,告知报备方式;

“核酸检测早知道”,公布第二天的全员核酸检测点位和时段,方便居民错峰采样;

“志愿榜单”,记录当天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和服务时长;

“志愿者风采”,发布志愿者服务的精彩瞬间;

“最想说的话”,采集居民和志愿者在这个特殊时期最想说的心里话。

六大板块敲定后,负责新闻的志愿者团队集思广益,查漏补缺,每一个环节都斟酌再三。“接地气”的内容,让第一期日记一上线,就被居民和志愿者广泛转发,收获了大批的“赞”。

小团队 大协作

小小日记背后是大量细致的工作。编辑小分队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自主分工,各取所长。为了加强风险地区有停留史人员的摸排,计算机爱好者翟弋戈专门制作了问卷星小程序,将程序二维码嵌入日记。为了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科研志愿者郝小非梳理汇总每天的签到签退情况,将志愿者姓名和志愿单位一一公示。为了用镜头捕捉到最感人的瞬间,摄影爱好者吴庆收主动承担起“战地记者”的任务,穿上“大白”奔波于入户核酸检测的路上。为了记录和传播居民的心声,写作爱好者贺清华设置了征稿邮箱,并在一线创作了一首《陇南抗疫赋》,以笔为枪,以文为戟,共战疫情。每个志愿者都在日记的编辑和创作中发挥着光与热。小小的六七人团队,分工协作,互相补台,安美结合。

小坚持 大能量

写日记,贵在坚持。每次全员核酸任务结束以后,志愿者们还要马不停蹄的进行选稿、编辑,为了保证当天日记当天发布,很多时候编辑小分队要鏖战到深夜。面对艰巨的任务大家没有选择退缩,反而自我加压:志愿榜精确记录每个人的服务时长,栏目标题的字体改了又改,栏目位置不断优化,将重要信息前置。大家对品质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在收到有人反馈“志愿榜”名单经常遗漏的问题后,日记小分队立即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商量解决方案。经过优化,不仅保证了日记的准确性,提升了日记质量,更推动了志愿队伍的管理提升,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为居民树立了良好形象。

小创意 大辐射

《陇南社区抗疫日记》至今已连续出版了9期,“读日记”已经成为辖区居民和志愿者群体的习惯,辖区居民从日记中了解了政策,加强了对大形势的理解,提升了个人防护意识。志愿者从日记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增强了归属感、荣誉感,吸引更多的身边人加入这场“全民战”。社区从日记中看到了自身的平台优势,探索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方法,找到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小小日记揭开了志愿服务新篇章,书写了便民服务大文章,奏响了同心抗疫宏大乐章,成为陇南社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新阵地”。

通讯员 宋洋 贺清华

责任编辑:hN_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