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高效推动农房灾后恢复重建
2022-04-27 09:31:24 来源: 中原网
关注河南热线

四月风暖,百花争艳。巩义市农房灾后重建如火如荼、成绩斐然。“党和政府想得可真周到,水、电、燃气都通到各家各户,明天就能装修。家电先送来,家具也预定好了。6月底俺想搬进新家。”4月25日下午,在巩义市北山口镇水地河村北荆枝沟岭上,村民常文东喜滋滋地晃了晃手里的一串新钥匙,热情地邀请记者参观他的新居。十一户一排,单家独院带车库,户型为两层四室三厅两卫,房屋面积175.6平方米,个人付13.7万元!让人咋舌,这只是该市高效推动农房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缩影。

新居封顶

抓党建强督导 灾后重建有力度

作为“7·20”特大暴雨灾害河南省8个受灾极重县(市)之一,巩义市确定的49个集中安置项目,分别占省、郑州市集中安置项目总数的44.1%和58.3%,集中安置受灾群众8566户,分别占省、郑州市集中安置受灾群众总户数的54.2%、72.2%。面对艰巨的农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该市是如何进行精准调度,下好“一盘棋”,写就“双答卷”的?

记者从巩义市灾后重建专班办公室了解到,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搬回新村、住上新房,该市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和农房专班,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具体推动,实行“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统筹、一个专班运作、一张战图定责、一周例会研判、一份专报督导、一季观摩问效”“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和一线工作法(领导到一线指挥、部门到一线办公、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调度),形成市级统筹、镇级推进、部门联动、综合施策的工作格局。坚持党建引领。每个集中安置区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临时党支部、一面党旗、一支党员突击队、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一个宣传公示栏,做到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阵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施工计划在心上。强化督导考核。制订考核评比方案,建立日例会、周讲评、月观摩机制,成立督查专班,设置“红黑榜”,对各镇(街道)每月考核排名、兑现财力补助、约谈问责等奖惩措施。高效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让重建更具力度。

抓机制强推进 灾后重建有速度

该市坚持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既立足快节奏,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又立足高质量,着眼全面提升防御重特大自然灾害能力,找准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等战略结合点,不断提升工程标准,实现在重建中完善、在重建中提升。

汛情发生后,在全省率先出台“三方案、一指南”。尊重群众意愿,科学确定修缮加固、原址重建、同村新建、货币补助、新村模式集中重建、社区模式集中重建、现房安置7种恢复重建类型,明确相应补助标准,对于新批宅基地,发布18套设计方案供群众自主选择;对于集中安置区,拿出最好地段、最佳位置、交通最畅通区域进行建设,努力让政策更精准、更接地气、更符合民意。

实行“一申报、二核查、三评定、四鉴定”四步工作法,经镇、村、部门、专业机构四方比对鉴定,由市镇村联合工作组对照名单逐村查、逐户过,理清房屋现状和群众困难、诉求,针对性制定安置计划,提高群众认可度。

集中安置项目一次性确定49项、占地2200多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巩义地处浅山丘陵区,域内沟壑纵横,人地矛盾突出,按照“三个避让”原则科学选址,极为困难。对此,巩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逐个项目现场踏勘选址,选址确定后,面临30家企业、419处民宅拆迁,1306座坟墓、292根通信电力线杆、22座通信电力线塔迁移,400余座古墓挖掘,对此,该市坚持条块联动,逐一快速攻坚突破“选址难”问题。集中安置项目地块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状况复杂,给项目建设带来巨大困难,49个集中安置项目共开挖回填土方949万立方米,涉及各类桩基24010根,总长度达287公里,桩型多达7种,对此,该市加大资金、技术支持,迅速有效破解“施工难”问题。

灾后重建村民新居

抓服务强保障 灾后重建有温度

据统计,该市49个集中安置项目总投资40亿元,其中,8566户可享受上级补助资金约5.74亿元,本级政府在征地拆迁、土地清表等方面还需负担近10亿元。另外,该市在群众尚未缴纳购房款情况下,解放思想、创新措施,采取“N+5”模式与央企、国企合作,最大限度用足用活央企、国企资金,有效破解“筹资难”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三个聚焦”,使灾后重建有温度。

聚焦群众的“安置困惑”。成立小分队宣讲政策256场次,发放政策汇编、口袋书10万余份;通过镇级动员、村级夜谈、乡贤动员、入户板凳办公等方式,解疑释惑、沟通交流,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感情认同。

聚焦群众的“放心居住”。整合资金4250万元,支持15个集中安置区的道路建设、供水项目建设、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等配套项目,解决群众回迁后的后续生活保障问题。

聚焦群众的“后顾之忧”。协调金融机构定制额度5万元以内、1年期、纯信用发放、楼房竣工交付使用前政府贴息的“重建贷”,以及额度20万元、10年期、低利率的“安置贷”,减轻群众资金压力;对于集中楼房安置的,拆除危房后,可继续保留宅基证,或将宅基地交村集体使用、享受入股分红,符合分户条件的,保留新立户申请宅基地资格,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启新程开新篇 灾后重建有厚度

铲车、装载机、挖机、搅拌车等多台大型设备轰轰作响,工人师傅忙着砌墙、支模、绑钢筋,在各自工位上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个新村建成交房,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群众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常文东心里别提有多敞亮,自家房子建于1990年,在去年“7·20”期间坍塌。“当时穷得叮当响,盖几间房用一吨半水泥都多说了。多亏了党和政府,俺掏了十几万就买到了实用房,再不担心下大雨了。新村到市区,开车10来分钟,还会有超市、卫生所,让乡亲们操心的上学难问题也彻底解决了,农村娃也能去七小上学了(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和城里人有啥区别。”记者也在现场看到,水地河新村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正由“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向美起来过渡。

目前,巩义市的修缮加固、原址重建、同村新建、货币补助、现房安置等恢复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49个集中安置项目中,25个新村模式项目已全部竣工,24个社区模式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主体建设,大部分项目主体接近封顶,13个项目的38栋楼已封顶。据统计,新村建设已分房的还有永安路街道后泉沟村,涉村镇上庄村,大峪沟镇官殿村,米河镇魏寨村,北山口镇铁匠炉村、白河村、白窑村,西村镇李家窑村,夹津口镇韵沟村等。不久后,更多村民会“安心”入住,“舒心”上楼。风雨过后景更美,越来越多的群众将过上幸福生活。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快速安置为重点,该市探索出了党委、政府与群众同心同向同行动的农房灾后恢复重建“四好模式”,圆了受灾群众的“安居梦”,为百姓筑好“幸福家”。近日,巩义市委书记袁聚平到大峪沟镇督导调研灾后重建工作时要求:一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安置房建设要尊重群众生活习惯,房屋装修方面要加以引导指导,做到布局合理、方便生活,引领文明时尚,提升居住品质;二要严格把控建筑质量,要坚持安全、质量和时间相统筹,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建设高质量房屋,让群众住得放心、舒心;三要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要围绕社区功能需要和群众生活需要,加快水、电、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社区。依然把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放在第一位。

不惜代价赶进度,争分夺秒抢工期,在好政策的“助力”下,让群众早日住进安全温暖的“新家”,指日可待。巩义,这座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城市,正在从“保障民生”走向“幸福民生”。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