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区长青路小学《豫见博物馆》课程:运“筹”帷幄
2022-03-25 18:20:40 来源: 中原网
关注河南热线

中原网讯(赵文源)当高冷的数学遇上柔软细腻的算筹小棒,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3月23日下午,管城区长青路小学豫见博物馆社团的孩子们正在利用一根根小棒,与充满神秘感的数字开展一场有趣的“较量”。

“如果一斤丝是240元,那么1328元钱能买几斤丝?”豫见博物馆社团教师杜梦莹利用这样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进行导入。这道题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总结行著作《九章算术》中,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今天依然在用的科学实用的十进制。杜梦莹介绍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抽象的数字就可以被中国人用一些不起眼的小棍子——算筹来表示,可以用来计数或是做运算。”

随后,杜梦莹向大家介绍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算筹以及在古代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土地开垦、粮食置换、徭役安排等实际需求。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好的体验使用算筹计算,杜梦莹特意为学生们准备了现代使用的塑料算筹小棒,并随机出两道简单的算术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通过算筹进行计算数字,感受古代算筹的规则和魅力。

这节课的最后,杜梦莹带领同学们认识了一块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商人在甲骨文上用一到十、百、千、万这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写法虽然不断变化,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记数方法却不曾中断。

在课程的最后,杜梦莹总结说道:“现在一些复杂的计算几乎都被电子设备取代了手动计算,但在漫长的几千年里,先民面对农业、商业中的难题,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用我们特有的精打细算、勤俭细致的民族精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