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CU救回来的大码胖友过上了“正常”的日子
2022-03-16 10:24:16 来源: 凤凰网河南
关注河南热线

肥胖其实是时代病。

随着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对食物的摄入远远大于消耗,肥胖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难题。

困扰的“月 半”生活

23岁的谢琳,用了9年时间从140斤长到290斤,最“巅峰”的时期一度达到318斤。

“胖了以后很少出门,因为走几步就会累;饿的时候一顿能吃五碗面,肚子已经很撑了,可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坐火车只能买下铺票;游乐场玩过山车,系不上安全扣,被劝退……”谢琳讲述着她困扰的生活。

青春期过后,谢琳的体重一直在140斤以上。为了减肥,她尝试过很多方法——减肥药、针灸、运动、节食,但最后都因为坚持不下去放弃了。每次下定决心开始的减肥,都以半途而废结束。

被抬进减重中心时,可以用“救命”两个字概括孙丽华的经历。

她的体重将近400斤,几乎走不动路了,全身水肿,呼吸困难,心肺功能都是衰竭的状态……进入ICU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医生下的14个诊断。

身体情况稳定些后,孙丽华分享了她胖的囧和痛:“平时走路都是走五分周,歇五分钟,喘得和别100米冲刺完差不多。每天躺下,会有种‘被人掐着上不来气’的感觉,一晚上因为打呼噜憋醒好几次。”

不管是尚还年轻的谢琳还是二胎妈妈孙丽华,困住他们的都是厚厚的脂肪。

这里,沉重地来,轻松地走

在减重中心,周口港区医院胃肠外(减重代谢)科主任宋建见过形形色色的肥胖患者,当体重上升到一定数值后,并发症会接连而来。

“肥胖不仅仅表现为体脂异常增加或积聚,其可诱发多种病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症等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并大大增加死亡风险。”

宋建主任强调,肥胖是万病的上游。“肥胖患者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是正常人的6至12倍,易触发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定植在不同部位时,会释放不同的炎症介质,引起不同的代谢性疾病。若在肝脏中蓄积,可诱导肝脏脂肪生成,加重炎症反应,影响肝脏的糖脂代谢,加重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还会诱发血管重构,导致实质性肾损伤。此外,这种血管重构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即使如此,仍有很多患者意识不到肥胖的风险。不少人走进门诊时坚信自己没病,所有的不舒服“只是因为胖”。可术前一检查,报告单一堆上上下下的箭头。

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开展及成熟,外科医生登上了代谢减重治疗的舞台。但不是每一个“胖子”都需要做切胃手术。在临床上,诊断肥胖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BMI定义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18~65岁的人来说,BMI在18.5~24.9为正常;BMI在25~28为超重;BMI>28则为肥胖。

宋建介绍,“刀下留胃”有严格的指标,BMI值达到27.5并伴随有2种或以上合并症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BMI 值高于32.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推荐采取手术治疗。而BMI37.5以上的强烈推荐手术治疗干预。

严格来讲,这不是一台复杂的手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会在患者的腹部打3个孔,在腹腔镜下,沿着胃的小弯侧,比量出袖子的形状,画线定点,切掉大弯侧70%的胃,再进行缝合。简单地说,近乎半圆的胃变成了细长的香蕉形。这样就减低了食物的摄入量,通过这个来控制体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接受了减重手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的体重,也改善了部分患者并存的血糖代谢紊乱。很多肥胖引起的并发症也都迎刃而解。

越来越多从周口港区医院胃肠外(减重代谢)科走出去的患者过上了“正常人的日子”。

这里没有“歧视”,却多了共鸣和理解

在减重中心的走廊,肥胖人群“擦肩”而过。大家不再千方百计回避体重的数字,反而大方地询问彼此想要的理想体重,被讨论最多的就是瘦下来以后要做什么。

再过两天就要做手术的谢琳对自己术后瘦下来的样子充满期待。“我想先瘦到150斤,买点好看的新衣服,然后想去张家界和老君山”。同病房的病友也鼓励她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隔壁病房,胃肠外(减重代谢)科个案管理师邵静正在跟患者家属交待术后的注意事项。“麻醉劲儿还没有过,不要让患者睡觉,术后六个小时可以稍微下床活动一下,也可以小口喝一点水,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及时找我。”

性格外向,为人和善的邵医生是减重中心的“大家长”,对于她来说,帮助胖友们回归健康的生活是她唯一的目标。正如邵医生所说,这里虽然叫胃肠外科,但不是普通的外科,包扎一下,做完手术就走了。我们会在患者从出院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一年半这些时间段进行定期的随访、回访,并在以后提供终生的随访服务。所以,这里的很多胖友都跟邵医生成为了朋友,她也亲切地称他们为“友友”。

在胖人的世界里,管住嘴是天大的难题。有患者入院时,还拎着各种吃的,即使查房频繁,有人还是在住院期间偷吃,甚至安排上了“术前大餐”。这样的情况在邵医生看来,更要耐心引导。“食欲和体内的激素密切相关,肥胖人群的饥饿素分泌比普通人多,刺激下丘脑产生饥饿的感觉,如果不吃,是要和自己的饥饿素一直斗争的,还会有低血糖、面色苍白、脾气暴躁等表现,这个时候更要苦口婆心跟他们沟通。”

如今,减重成为多学科管理,营养科、内科、内分泌、呼吸科、中医针灸、心理学科等专家都需要介入,不能是一刀切了完事。

在减重科,医生们收到的最多问题就是手术会反弹吗?宋建主任回答,“我们能一直提供服务,但还是需要患者愿意配合,减重手术只是摆脱肥胖的一种方法,体重管理的路很长,可能伴随我们一生,最重要的是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应受访者要求,谢琳、孙丽华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hN_0113